英文中书法(Calligraphy)这个词是从希腊 κάλλος kallos " 美"+ γραφή graphẽ " 书写" 中来的。当代对于书法的定义有
- “用有感染力的和谐并熟练的方式来表现艺术的形式” (Mediavilla 1996: 18)。
- 书写的历史是一个包含技能,变化速度和有限的材料,对于时间和空间审美框架的艺术演变 (Diringer 1968: 441)。
- 书写即是对于稿本,手迹,或字母描述的一种方式 (Fraser and Kwiatkowski 2006; Johnston 1909: Plate 6)。
中国传统书法是用毛笔书写的,这种书写方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。书法影响了那些使用类似工具及技术来完成的水墨画,它同时也影响了中国大多数艺术风格,其中包括水墨画以及基于书法的其他一些中国绘画。
中国古代最久远的成型汉字是甲骨文。它是把文字刻在牛肩胛骨或龟壳上的字符,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被腐蚀。在占卜仪式期间,在裂纹被占卜使用之后,字符便被刻在龟壳或骨头上。
随着金文和大篆的出现,手写的文字持续发展,中国历代王朝都有自己的字符。在帝王时代的中国,古老石碑上的字符,远至公元前200年的小篆,至今人们仍然能够接触得到。约公元前220年,秦始皇统一中国,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。其中包括李斯统一文字,创建了一套由3300个字符组成的规范的小篆。尽管当时已经出现了毛笔和纸张,但保留至今的还是以刻在石碑上的为主。
隶书的风格更加趋向规正化。从某些方面来看,它已与中国现在的书写文字相近,尽管它在秦始皇统治期间已开始出现并使用。
楷书,现在还在使用的一种更规范化的字体,(锺繇始创)在王羲之和他门生的发展下日趋成熟规范。它的传播发展是由于后唐明宗皇帝的大力扶持以及木版印刷的推广。楷书这一字体从诞生至今大致相似,没有经历太大变化。
有些风格的书法并没有被保存下来,其中包括介于小篆和隶书之间的八分书。一些变体汉字是非正式的或仅仅用于当地,而无法融入官方文字。但其中一些被收入了简体中文字符集,在中国大陆广泛使用。在香港,澳门,台湾,中国繁体字(Traditional Chinese)则被更加广泛地使用。